中國傳統建筑基本建筑知識

一、中國傳統建筑的分類 中國建筑的大概分類為:皇家宮殿,寺廟殿堂,宅居廳室,陵寢墓葬及園林建筑等。宮殿,寺廟,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,由總體布局方式即對稱齊整,主次 分明,大多是以一條中軸線將個個封閉四合院落貫束起來,這樣不僅僅表現出封閉嚴謹含蓄的民族氣質也是符合儒家風范。而園林建筑則與此迥異,不僅布局自由靈 活,變幻無窮,極力追求自然情調。而且更多的是展現了道家思想。 二、中國傳統建筑結構形式及特點 中國傳統建筑中,就有著使用輕質隔墻材料的先天條件。傳統建筑中大多數以木材和磚瓦做主要建筑材料。這種木質結構為主的構架中,常常由立柱、橫梁、順檁等 主要構件建造而成,這些構建之間的結合是具有力學動感并且以榫卯相吻合。木架構則有抬梁、穿斗、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來區分。我們在一些穿越劇中看到的 宮殿、壇廟、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,通常就是采用抬梁式的構架。而小居民則大多數是使用穿斗式來做建筑構架。因為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 排架,然后用枋、檁斗接而成,使用比較靈活,大多用于居民和較小的建筑物。而井干式則是多用于一些森林地區外,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,這是因為井干式與其名 詞一樣,是用很多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,圍成一個井狀的空間。 木構架的優點有很多,1、其承重和圍護結構分工非常明確,屋頂大多由木構架來承擔,外墻其遮風擋光、隔熱防寒的作用,內墻則用于分隔空間,由于這種建筑沒 有承重性,因此中國的傳統建筑使用非常靈活。2、如今日本的一些木質建筑就與我們傳統的建筑類似,由于使用的木質隔墻板重量輕,因此有利于防震、抗震,升 值在古代還有“墻倒屋不塌”的建筑技術之稱呢。3、中國傳統建筑是根據平面布局來組織房屋布局的,一般是以“間”為單位,然后組成單座建筑,再以單座建筑 組成庭院,非常后稱之為單元租組成各種建筑群體。建筑群體的種類則又以長方形平面非常為普遍,還有圓形、正方形、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。
中國傳統建筑的整體都是采用對稱的手法,以庭院到建筑群體,烘托出傳統建筑的壯麗與宏偉。而居民建筑則“因天時,就地利”的靈活布局方式。中國傳統建筑非常 美的地方在于屋頂,屋頂主要有廡殿、歇山、懸山、硬山、攢尖、卷棚等形式。其中廡殿、歇山等都代表大屋,顯得穩重,屋頂中直線與曲線額完美結合,形成了向 上微翹的飛檐,不但有利于采光,而且還有利于防水排水,使得建筑充滿了靈動之感。
http://www.zhangpuboke.cn
同類文章排行
- 合肥將“嚴管”裝配式建筑實施
- 打造韌性城市!四川擬這樣做→
- 45天建好一棟房?看裝配式重鋼農房
- 國家標準執行在即——各地多措并舉
- 四川綿陽加快推動建筑業“建圈強鏈
- 漳州市住建局:解碼綠色建筑 共享低
- 江蘇“住有所居”擴容精進
- 廣州住宅建造新規范五月起施行,“
- 煙臺:“四好”建設 助推建筑業轉型
- 合肥打造全省首個建筑業總部基地片
- 國家統計局:城鎮化還沒有完成,房
- 海南裝配式建筑產業綠色化、智能化
- 山東聚焦“好建造” 完善工程質量安
- 北京:加大購買綠色建筑和多子女家
- 四川綿陽加快推動建筑業“建圈強鏈